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摄影实录丨刘宇: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刘宇 新三届 2020-08-25

老编的话:武汉明日开城,大疫已近尾声。此刻,14亿国人最应该感恩的,就是那些驰援湖北、逆行武汉的白衣天使。本文作者、知名摄影家刘宇先生,随中国摄协小分队奔走武汉三镇,为各地医护人员拍摄工作肖像,为历史留下一份真实记录。小号在此转载刘宇的摄影手记,表达我们的敬意。


  作者简历

刘宇(陈黎明摄)


刘宇,1979年入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3年毕业分配至新华社。先后任新华社总社、伦敦分社、华盛顿分社摄影记者,摄影部采访室、国际室主任。现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


原题

武汉手记



作者:刘 宇

转载微信公号刘宇别有所图



题记如果现在不记下来,我怕将来会忘记。



你在我眼里是最美

2月22日




春节前刚刚退休,赶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就再没去过单位。在家待得生物钟整个乱掉了。积压了太多老照片要整理,但白天静不下心,常常是夜里12点多开始干活,上床时已快天亮,一觉就到午后了。19日中午十一点多,中国摄协主席李舸打来电话的时候,我睡得正香。他第一句话问我愿不愿意去武汉,中国摄协要组建一个小分队。本来迷迷糊糊的我一下清醒起来。我心想总要先和家里人先打个招呼吧,就答容我考虑一刻钟吧。他说,千万不用勉强。得了,既然这么说还考虑什么呀。我说,去。

李舸在北京开往武汉的火车上

过去当记者,总觉得全世界发生的事情都和自己有关系,冲在一线责无旁贷。我记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凌晨奥运公园发生爆炸,在媒体中心还在工作的新华社记者,听到爆炸声不约而同拿起相机往外冲。到了街上,所有游客都向外疏散,只有警察、消防员、医生,还有记者,逆向而行,这是职业的本分。自从转换了岗位,觉得那些事已经离我很远了,没想到还有上一线的机会。

 到了武汉当晚,疫情防控指挥部宣传组的领导召集我们开会。任务也明确下来,要组织摄影人一道为最可敬的白衣天使们拍摄肖像,尽可能地全覆盖,压力山大。真希望将来能用这些照片建一堵英雄墙,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

护士们进入重症病房前更换隔离服


今天先后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武大人民医院东院,这两个医院一共有30多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是抗击疫情的国家队。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医务人员在重症病房工作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对接、采点,为后续正式开始拍摄作准备。见到了各支医疗队的负责人,他们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在同济试拍时,一位刚从重症病房换班下来的小护士说:哎呀,现在太丑了,能不能把我拍得漂亮点?我们说,你现在就是最美的。

医务人员的午饭非常简单。他们说,有的吃就不错了

李兰娟院士在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通过网络视频指导一线医务人员诊疗


有时简单的愿望最难实现

2月23日




昨天上午中国摄协小分队先来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是一个建筑面积达180万平方米的巨大城市综合体。院子里搭了几十顶帐篷,各地支援的物资被陆续运来。四辆中国邮政的厢式货车拉了250箱的干果。驾车的司机下了车,让同伴在他的后背写上:“精忠报国”。他和我说,这些干果是新疆喀什捐赠的,先运到长沙,又辗转运抵武汉。中国邮政始终没有停工,但物流企业受到疫情影响大,加上交通管制,很多捐献的东西不能及时运进来。

听新闻里说,要求尽快提高交通物流复工率,太有必要了。我看了一下物流单,货物是2月13日发出的,运到医院已是9天之后。


从方舱医院出来我们直奔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正式开始为医务人员拍摄肖像。四人分成两个小组,我和陈黎明结伴。计划是先拍摄北京医院和湘雅二院的医护人员。拍摄点定在他们更换防护服的小房间,进入病房前穿戴防护装备要经过13道流程,经过感控人员的严格检查之后,再穿过5道隔离门,才能进入污染区。




拍摄本身难度不算高,难的是全覆盖。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工作,我们只能在他们交接班的空档拍摄,而一个病区同时上岗的医护人员只有七八位,各支医疗队的排班时间大同小异,有的相差一小时。我们就利用这个时间差同时拍两个队,一天下来也只能拍几十人。在武汉的医务人员有三万多人,即便湖北摄协招募了十多名摄影志愿者,要全部拍下来,似乎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只能先拍起来,再想办法吧。

爱笑的小护士路惠贞先拍了几张,都是笑呵呵的。她说,不行,我笑起来不好看,能不能再拍个不笑的。结果再拍的时候,笑得更加停不下来。



在拍摄肖像的同时,黎明打算拍一个视频短片,问每人一个问题:疫情结束以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有的说“想和爸爸妈妈吃一顿团圆饭”;有的说:“拼我刚买的乐高积木”;还有的说:“答应儿子的旅行一定要补给他”。有个护士不知说什么好,同伴出主意,你也和宝贝说一句话呗。她说,不能和我说孩子,提起来,我就想哭……他们是英雄,也是普通人,愿望都那么简单,平时轻易可得,现在实现却好难。

中午开始继续拍摄天使人像。在医院的走廊里,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医护人员在病房里紧张工作的身影,我拍到了湘雅二院的一位男护士,找他的同事辨认。她们告诉我,他叫王千,心灵手巧,昨天病区的排风扇坏了,还是他给修好了。在我们拍过的护士中,男的比例很低,承担了更多的脏活累活。


在走廊拍摄时,听到一位医生在打电话:开始有点发烧,送到医院后,突然上到39度多,烧了四天,人都迷糊了……我最担心老人和孩子,万幸还好……14天都不一定够……这个病毒很诡异……


他放下电话,他就回去工作了,我看到办公室里张贴的病房动态一览表,上面标注着危重病人的数量。


询问得知,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医生,爱人确诊了新冠肺炎,病情稳定后出院,现正在隔离中。而他一直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救治病人。请大家记住他的名字:郑华。


三个女孩
3月1日



美真、香香、韦飞(从左至右)

说是女孩,其实她们都已经是三十出头的母亲了。美真、香香、韦飞是我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队位于武汉的驻地认识的,他们都是医院儿科的医生或护士。当天,我和陈黎明拍了100多位医护人员的肖像,之所以很容易记住她们,是因为都留了像男孩子一样的短发。当我打算记下她们的故事的时候,我曾问韦飞,你是愿意称你们女人还是女孩?她说,那还是女孩吧,感觉女人把我们叫老了。

前一段关于女护士剃头的报道挺多的,当女孩流泪把一头秀发剪掉的时候,让观者无不动容。也有评论说,这是为了博眼球;她们流泪,是因为她们不情愿;甚至认为强迫剃光头是对她们人格的侮辱。我不知道,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因为某些媒体过度渲染了“削发明志”的含义。其实,他们想多了。没有人强迫,女医护人员把头发剪短,仅仅是为了好打理,尽可能减少病毒污染的风险。我在医院看到,她们在进入污染区前,算上连体防护服,头上要套三层帽子,帽子把头箍得紧紧的,一根头发丝也不能露出来。而要把披肩长发全部塞到帽子里,确实麻烦很多。即便不剪成短发,多数女医护也会把长发后面的发根剪短。

美真、香香、韦飞出征时的留影(从左至右)。香香提供

“二月二”那天拍志愿者义务为白衣天使理发的照片,同行的几个记者顺便也把头发剪了。我本来也打算剃个光头,直到坐定,还是退缩了。我一个头发稀疏的老爷们都经过了一番心理斗争,这事放在爱美的女孩身上,的确是需要下大决心的。

我们在拍摄过程中,都会与医护聊一聊,尽可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一方面是为了调动他们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放松一下紧绷的心情。和这几个女孩聊天时,她们说的最多的是孩子,这的确是女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虽然她们的故事是相似的,但是作为女儿、母亲、妻子,背后是一双双担忧、期待她们的目光,以及难以想象的付出。好吧,我不废话了,下面都是她们说的。另外我很想看看她们原来的样子,以下照片也是她们本人提供的。     

张美真(交大二院儿科医生),本人提供

张美真:


我是这次我们科来武汉的医生中最小的。通知是下午四五点发来的,我正在跟孩子玩。当时报名的时候我想,既然选了这个职业嘛,还是觉得应该过来,本来自己医院的发热门诊我也报了。开始老公是同意的,后来又有点犹豫,毕竟孩子太小、风险太大。我就自己把表填了,到晚上11点半的时候,我刚哄完孩子睡觉,就接到了电话。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但是遇到事情还是比较有主意。一直都是这样的,所以我爸叫我傻大胆。

本人提供
       
我们是2月8号晚上到的,那还是形势比较紧张的时候。环境什么都是新的。这边的流程、电脑系统都不太熟悉,对这个病也是第一次接触。但我感觉值第二班时就好些了。我们接诊的病人主要是有合并症的病人。一开始整个病区50个病人全要管,后来就换成了大家分开管,每个人管十几个,这样对病人的病情这些诊疗都更熟悉,然后慢慢到现在就比较顺了。

现在孩子是公公婆婆和我妈在带,我爸妈一直都很支持我,让我把自己保护好就行了,只要孩子好,她累一点也没关系。我婆婆现在主要给孩子做饭,每天变花样。她们希望等我回去以后,能看到一个健康的孩子。


我有个1岁7个月大的儿子。在这边和大人视频时,会让他们拿摄像头对一下孩子,我不说话,录好了再给我看,直接视频我觉得受不了,我怕我会哭,他也哭。

刚来的几天很想孩子,调整之后已经好很多了。昨天晚上找照片,我又哭了一晚上,发现我自己的单人照很少,看了很多跟孩子的合影,我希望宝宝将来成为一个有自信、有爱心的人,比妈妈优秀。我觉得胜利的希望已经看到了,咱们都要好好的。      

郝会香(交大二院儿科护士),本人提供

郝会香:
       
报名的时候也没想太多,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们还在上学,汶川地震那年,我们刚毕业,那个时候觉得医护人员挺伟大的,我们现在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觉得应该参与这个事情,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当天晚上决定以后,第二天到科室,觉得自己头发比较长,戴帽子容易露出头发,增加感染的机会,就在病房剪了。每个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保护自己的战友。

本人提供

我老公挺支持的,虽然不想让来,但他知道这个事的重要性。我没有告诉爸妈。来这边四五天的时候,我爸看了新闻,凌晨给我打电话,我就慌了,他今年刚手术过,做了两个支架,我还以为他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病区有四五十名患者,重症比较多。里面没有家属,我们除了承担医疗护理,还要负责生活护理,年纪大的病人吃喝拉撒都需要护士来完成。刚开始来的时候,病人的心理负担还比较重的,情绪也不是特别好,但是经过我们护理人员作心理辅导,近期病人的心理状况好一些。

本人提供

我娃马上六岁了,走时只和他说妈妈要出去一段时间。他说:“妈妈,我会想你的。”老公把娃送回老家了,后来这么长时间没有回来,视频的时候他说:妈妈你咋还不回来?你啥时候来接我呀?我想让你抱抱了”。听着让人觉得……


韦飞(交大二院儿科护士),本人提供

韦飞:


我和香香一个科室,我俩一样大,同年来的,在一起11年了。香香是第一个剪头发的,当时都哭了。我想不行,我必须得陪着她,要不然一个人好难受的。我没有哭,也有点难受,毕竟是这么爱美的人,本来就颜值不担当嘛,就靠头发了。但是拍合照的时候,还是觉得挺帅的。我还和老公拍了一张照片,我老公头发都比我长,唉……

本人提供

我的老大7岁,老二4月份生日,估计等我回去2岁生日都过完了,我自己这么觉得的。我报名的时候和老公商量,他沉默了一会说,你走了,这家咋办啊,他觉得好像撑不住了。后来他说,我支持你,去吧,这家你就不用管了。我儿子特别懂事,他说:“爸爸,你要尊重我妈妈的选择,我妈妈想去,你就让她去”。我一听我儿子这么说,我就更坚定了。国家有难,必须得站出来啊。

现在老二我爸妈带着,老大跟着我老公去单位,他爸工作,儿子上网课学习。后来老公给我写了封信,儿子也写了,但没有发给我,是他爸偷偷转给我的。

韦飞出征时,先生来送行。本人提供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3月8日




今天拍摄的陕西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算是我们去过的最远的一个驻地了。去年才启用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科技城校区,住着陕西、海南、福建等几支医疗队。


进入学校大门时,仍然能感受到一丝紧张的气氛,一辆消防车为我们的车消毒,这是我们从没享受过的待遇。然而今天的拍摄过程则格外轻松。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两天前最后一批患者出院,他们所在的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宣布休舱。这支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239人,到3月4日全部出院,达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的目标,目前处于休整待命状态。


另外,15年前我曾在陕西宝鸡挂职,能讲几句陕西话,就冒充了一把陕西人。他们在武汉见到陕西“乡党”分外亲切。这支医疗队是由陕西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的,拍完了肖像,各组纷纷让我给他们拍合影,然后主动加我的微信,希望能早点看到照片。从微信朋友圈转发的帖子中,可以了解到一些他们工作的情况,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医疗队提供照片

 光谷方舱医院可容纳850到900个病人,晚上为了避免影响患者休息,除了地灯,其它的灯全部会关掉。西安大兴医院的护士长张亚辉和护士刘杜娟上夜班时,每小时要到200多名患者的病床前悄悄查看一遍。看到没有睡觉的,会叮嘱早点休息;被子掉地上了,会帮忙盖上;如果发现异常就通知医生。她们是仅凭手机照明的微弱光源,完成这些工作的。凌晨3点,这一幕被还未熟睡的患者用手机拍下来了,并将照片分享给张亚辉,称她们为“提灯女神”。

图片来自网络
      
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士兵死亡率高达42%。英国护士南丁格尔主动申请担任战地护士。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伤病员们称她为“提灯女神”。一位伤员曾回忆说:“灯光摇曳着飘过来了,寒夜似乎也充满了温暖……我们几百个伤员躺在那,当她来临时,我们挣扎着亲吻她那浮动在墙壁黑暗中上修长身影,然后再满足地躺回枕头上。”
       
那束微光,对伤员来说,就是爱的力量和生的希望。南丁格尔被称为“提灯女神”。微光是照亮明天的火炬,南丁格尔的提灯精神就是火炬之源。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恰逢“三八”妇女节,医疗队在露天场地为女医护人员举办了一个简单的联欢会,她们在雨中表演了临时排练的小节目,护士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最后一个节目是护理二组田阳演唱的《明天会更好》:
               
谁能忍心看那昨日的忧愁,带走我们的笑容;青春不解红尘,胭脂沾染了灰;让久违不见的泪水,滋润了你的面容……
               
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


雨更大了,队员们纷纷加入了合唱,虽然戴着口罩,我看不到表情,却能看见她们湿润的眼睛,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3月23日




都说重庆出美女,当地人要夸妹子好看,可能会说,类妹儿长得嫩个乖!巴适惨喽!“乖”形容甜美可人,“巴适”意为舒服自在。那重庆的美人窝在哪里?有媒体评出重庆区县美女十强排行榜,万州美女第二。就有万州人不服:“瓦特?!我大万州的美女居然屈居第二,这不科学啊”。后来,又有好事者给重庆38个区县美女重新排名,这次万州妹子名列第一,评语是:“豪爽大方、重情重义、非常感性。”

说了这么多废话,是想引出今天的主人公,一个地道的重庆万州95后女孩。她是陈黎明约的一个采访对象,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当护士,新冠疫情暴发后,被抽调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武汉红十字会医院。

代诗梦提供

她的舅舅贾代腾飞是武汉一家媒体的知名摄影记者,与我和黎明都熟。后来贾代告诉我:“其实我一直想以舅舅的身份用自述的方式来拍她,因为她既是一个白衣战士,同时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一个小姑娘”。无奈他滞留在老家重庆回不来,就把这个线索告诉了黎明。当时我们正在紧张地给援鄂医疗队员拍照,而且女孩也从一线下来处于医学观察期。黎明推说,可能没时间啊,她有什么典型的事例吗?贾代说,她美啊,接着把照片扔过来。然后黎明说:拍!

采访地点约在汉口的沿江大道。到了地方,我本没打算加入采访,就一个人去扫街,估计黎明采访得差不多了才返回。

女孩看上去娇小玲珑,名字也很梦幻——代诗梦,哪怕戴着护目镜,也能透过会说话的眼睛知道,贾代没骗人。


她讲话并不像她的名字那么文气,心无城府,快人快语。她说,人家都说我挺能聊的,我和小孩、老人都能聊到一块儿。

“这张照片是一个患者奶奶给我拍的。当时做治疗的时候,我的防护服刮破了,就临时套了两件。她看我们很辛苦,还觉得拖累了我们,她就给我们进去的医护人员拍照片。”代诗梦提供

谈起当时冲上一线的心路历程,小代说:“本来好不容易抢到了1月23日那天的票,打算回老家过年,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我刚工作3年,心理上也不是很成熟,去之前真的很害怕、很害怕。之前你看到很多人感染了,并没有什么感觉,而当你看到身边认识的医护人员感染了,关键是没症状你知道吗?但是一拍片,就是了!很恐怖。”

黎明问:“你是什么时候,才觉得安心了?”

“去的第一天,当你看到身边都是患者时,你反而觉得安心了。因为我是医务工作者,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帮助他们的。当然我们工作时是很严肃的,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医院领导也教导我们,不把自己保护好,怎么救别人呢?”

当被问到在一线工作的情况,小代说:“开始的时候,每天要上9、10个小时,后来增援的医护人员多了,才从8小时、6小时,再到4小时,上一周休一天。一个人值夜班的时候,氧气罐都要自己搬,那个罐子比我个儿还高。”

代诗梦(中)提供

“穿上防护服再戴口罩,根本透不过气儿来,简直快憋死了,下来感觉自己都要被抢救了。开始的时候,防护物资也很匮乏,去晚了,护目镜都没有。面屏和护目镜只能二选一。给病人做很危险的操作,比如说吸痰,面屏还是很重要的。在做雾化的时候,产生的压力很大,喷出的高分子雾气,就很容易产生气溶胶。”

代诗梦提供

黎明问她,经历了这些以后,现在有什么新的感悟。她答:“虽然很累,但还是觉得很值得。就是有一种使命感在身上吧,如果不去一线自己肯定会后悔的。工作中还认识了来自各个医种的专家,他们好厉害,我从他们身上学习了很多,真的很感谢他们,也希望所有的患者健康平安的出院。回过头看,不要害怕!干就完事了!人与人的爱,真的可以化解很多难题,真的……”,她连说了三个“真的。”

那天采访完,黎明和小代说:“你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但现在觉得你就应该是这么一个人。”
 

见到代诗梦大概是20天前的事了。我想她经历的这些,和武汉大多数医护人员都差不多吧。这本是黎明约的采访,之后就没发过照片和文字。武汉清零后的第一天,我去天河机场拍摄医疗队撤离。英雄们享受了最高的礼遇,武汉人对为他们拼过命的人表达了最真挚的感恩之情。

武昌区委书记刘洁送别吉林省第十一批重症救治医疗队的145名医疗队员

这一切都是英雄们应得的。如果不是大部分百姓还封在家里,我相信,武汉一定会出现万人空巷,送别英雄的场面。

武汉市民自发在家中送别浙江省援鄂医疗队

回来的路上,我就想起了这个被搁置了的采访,想起了仍在一线战斗的武汉本地医务人员。他们还没有机会享受这一切。但他们与病魔抗争的时间最长、付出的代价最大。3000多名被感染的医务人员,全部是本地的,更有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且他们还将长期坚持下去,继续守护这座城市。

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湘雅二院的感控人员在同济医院护士的防护服上写上“湘雅二院好朋友。”   

武汉把最好的酒店都用来安置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相较而言,本地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要更艰苦一些。他们理应同样享受最高的敬意和待遇。

代诗梦所在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转运新冠肺炎患者

想到这些,我就打算把这个采访做完。回到旅馆,恰好看到贾代腾飞,经过一番周折,他回到了武汉,参加战疫报道。

代诗梦已经重返岗位。我不想耽误她过多时间,就想让贾代从舅舅的角度聊聊外甥女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以下是我和他的对话:

问:从和代诗梦聊天中知道,你们平时联系还蛮多的,好像遇到什么事情她也愿意问你。

答:她是我大姨唯一的外孙女,我从小看着长大,其实还是挺亲的,对,很亲。另外,她工作生活在这里,我作为长辈,肯定也会照顾她。

问:小代说,她上一线前,你给了她很多鼓励。

答:疫情发生后,她一个小姑娘心里面肯定是慌的,就打电话向我求助。首先她叮嘱,这个事情一定不能让他爸妈知道,也不能让我爸妈知道,因为他们长辈之间肯定会沟通的,所以长辈们开始都不知道她去了一线。

我当时就给她分析,第一,舅舅是做新闻的,也是归心似箭。这么大的一场灾难,哪怕不去一线拍照都怕。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你所有的都在这,你和这座城市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第二,职业的使命在召唤你,这时候你应该服从组织的安排。

首先你得怕,怕是因为你敬畏它,对不对?敬畏在前,但是你得有勇气去面对它,这是你的职业使命。如果只有勇气没有敬畏,那是匹夫之勇;只有敬畏没有勇气,你对不起这个职业。如果在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需要你上,必须上!

我相当于给她做了一个心理建设,她也接受了我的想法。

问:家里什么时候知道她上一线了?

答:值最后一个班那天,她给妈妈打了个视频电话。说:妈,我要休息14天。您知道,14这个数字现在带有特定的含义。听说休息14天,她妈一下紧张了,忙问,你感染了吗?

她这才说已经在定点医院上了三个星期班了。她妈妈当时的反应也很搞笑,您知道,重庆人嘛,她说别慌、别慌,你的信息量有点大,我现在有点胸闷,我要站起来,走动着说。她本来坐着说话,就站起来边走边说,说是可以增加氧气含量。

然后,就很为她自豪,发了朋友圈。现在小的都是爷嘛,家里人都叫她梦姐。

代诗梦妈妈朋友圈截图

第一次采访的时候,代诗梦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我们本想留下一点神秘感。她自己倒是很爽快,摘下了口罩让我们拍照,就是邻家女孩的样子。


贾代说,看了你们给她拍的照片,我还蛮心疼的,她本来是巴掌大的脸,很明显她的脸肿了。

听贾代这么说,我倒挺想看看她本来的样子,我要了一些她的照片和视频。嗯,梦姐很美。

 代诗梦提供

贾代腾飞提供

最有意思的当然放在最后,可能与你想的不一样。但是,这个年纪女孩的生活不是本该如此吗?

贾代腾飞提供


天使要走了,谁来爱我们?

3月29日




就在昨天,湘雅二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收治的一对患者夫妇出院了,标志着湘雅二院整建制接管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B8西区实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护士长徐灿在她的朋友圈只发了几个字:再见B8西,附了一个哭的表情,另外还贴了几张照片:步话机、呼吸机湿化器、体温枪、消毒壶和进入“红区”的门把手,这些都是在这50天里最常用的东西。


选自徐灿微信


我特别理解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徐灿是我在武汉认识的第一个医护人员,湘雅二院也是我们拍摄最早、采访最多的医疗队。那天,我们参加卫健委组织的协调会,部署为医护人员拍摄肖像的工作。会后,徐灿主动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先去他们病区拍摄。


徐灿在病区和驻地拍摄的肖像


后面的拍摄,只要徐灿没有别的工作,始终陪伴左右,即便脱不开身,她也会把一切都安排好,再委托其他同事接待我们,而她则把自己放到最后拍摄。那天结束了下午的拍摄,我们要等晚上最后下班的队员,中间有两小时的空当,徐灿就给我和黎明各安排了一个房间休息,还把盒饭送到房间。


拍摄工作结束几天后,徐灿发给我一个链接和提取码,她把全队130个人的肖像全部标注了姓名。她说:“我们队的您就不需要费力去整理了。”而我们从来没有要求医疗队做这样本不该他们承担的工作。


后来,湘雅二院有些什么值得报道的事情,徐灿会主动通知我们;我们需要任何素材,哪怕再晚,她也会第一时间传给我们。有一次,她很兴奋地告诉我们,湘雅二院收治的一批患者要出院了。第二天,我们赶到医院,已经有记者等在门口。我独自进入医院,希望患者出来后,拍摄的机会更多一些。但原来说好的时间已过,并没有见到患者。正打算放弃的时候,看到徐灿飞快地从大厅跑过,犹如百米冲刺。我这才意识到,患者可能并不和医护人员走同一个通道。徐灿没有看到我,后来偶然和她提起这件事。她说,把病人送到专用通道,担心门外有什么事照顾不周,就跑着下来了。



那天出院的患者中,有位老人一直念叨,担心出院后的生活。徐灿一边俯身低声细语地解释,一边帮老人一粒一粒地把衣扣系好,就像一位女儿在安慰自己的老妈。


其实,好些事本来不是必须做的:她本不必为我们安排休息的房间;她本不必为我们整理照片;她本不必跑得那么急切;她本不必为我们提供线索;她本不必为老人系扣子……所有这些小事都不做,也不会得到任何抱怨。但她只比分内之事多做了一点,就会让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比体温高了一度。其实,生活不是由大事组成的,让世间变得美好的,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了一点点。

我对星座没有任何研究。昨天晚上偶然翻到一篇关于星座的文章,看到对双鱼座的介绍:最大的特性就是擅长温暖人心,为他人着想。与人交往过程中,双鱼座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希望尽可能照顾到别人的情绪,让别人感觉贴心温暖。


我突然想到,这不是在给徐灿画像嘛。就微信问她是什么星座,她回:双鱼。把我惊到,开始有点信星座了。我把上面的话发给她,她的回答是:“我本善良呗。”


不会唱歌的护士不是好记者

3月31日



护士和记者演唱的《只要平凡》

从中国摄协出发的时候,我只带了一个小旅行箱,多半是器材,甚至口罩也只有戴在脸上的一个。同事们比我们自己想得还周到,在短短时间内准备了几大箱子物品。其中有几瓶二锅头,是《中国摄影报》的高洁慧托人带给我的。洁慧和我并不在一个部门工作,除了参加活动会遇到,平时也没过多联系。
 
在武汉每天的工作节奏基本是白天拍照,前半夜整理照片,后半夜写文章。写东西之前,有时会小酌几杯,河南摄影师薄高鹏也常主动打电话:“整点儿?”很多照片和文字的创意就是这时候产生的。那天和高鹏就着盒饭喝了几口,我拍了张酒瓶的照片发给洁慧说:“全靠它撑着呢”。”洁慧回:“我们每天就守着您的公号了,工作过成了日子。结束那天您给唱首歌吧。”然后,推给我一首张杰和张碧晨为电影《我不是药神》唱的插曲《只要平凡》。她补充说:“还能找partner”。那时,我和陈黎明在给陕西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拍肖像,正好赶上他们为女医护人员举办女神节联欢会,有的护士唱得挺不错的。我随口说,那就和护士合唱一首。
 
第二天醒来我就后悔了,给洁慧留言:“喝了点二锅头,醒来一看,把自己都带沟里了”。可洁慧却认真了。
 
因为那晚要赶一篇文章,歌没认真听。有一天写文章喝了好多茶,凌晨两、三点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就把《只要平凡》点开了, 舒缓的曲调,走心的歌词,动情的演唱。

在心碎中认清遗憾
生命漫长也短暂
跳动心脏长出藤蔓
愿为险而战
跌入灰暗坠入深渊
沾满泥土的脸
没有神的光环
握紧手中的平凡
此心此生无憾
生命的火已点燃
 
有一天也许会走远
也许还能再相见
无论在人群在天边
让我再看清你的脸
任泪水铺满了双眼
虽无言泪满面
不要神的光环
只要你的平凡
 
看到这首歌后面的留言,才明白洁慧的用意。反正也睡不着,躺床上一遍遍地听,泪水湿了枕头。到凌晨五点还是没睡着,给洁慧发了个微信:“那天就那么一说,没当真。看到那么多人在后面给李文亮医生等医护人员留言,才明白你为什么点这首歌。循环播放,泪流满面。我试试录一下吧。”
 
本来洁慧的意思手机录就行了。但我一直觉得,工作的事要当成玩,玩的事要当成工作。我的意思绝不是说对工作可以敷衍,以玩的心态去享受工作,才不会被时间磨平热情;而玩票就算做到自己的最好,也还是业余水平吧。但是认真一点,或许潜能比自己想象的大。好多事没有达到期待,常常是因为自己放弃了体验的机会。
 
但是,武汉人都被封在家里,到哪里去找录音的地方呢?恰好,薄高鹏采访了一个独立音乐人,还为武汉专门制作了一首歌曲,疫情期间报名当了快递小哥。我让高鹏联系他,但他每天要工作到晚上10点,而医疗队队员有工作纪律,很难那么晚出来。
 
我又求助武汉本地摄影师贾代腾飞,他给我介绍了经常为单位年会录音的811音乐工作室的程老师,外号老虎。
 
那时,陕西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已经撤离了。我去湘雅二院医疗队采访时候,顺便提起这事,她们为我推荐了护士张曦。

 张曦(前左)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工作。张曦提供

张曦把手机上的录音发给我,我一听就惊到了。我们又在手机上隔空合唱了一版,我发给老婆,她是学音乐的。老婆和女儿说了我一大堆毛病:拍子不对、咬字不对、气口不对、重音不对……老婆还找出这首歌的简谱发给我,问题我不识谱啊,又被老婆鄙视一番。我问,张曦唱得怎么样?老婆说,以为是原唱呢。好吧,当个陪衬也行啊。

第二天,雨越下越大,我和薄高鹏接上张曦和护士长徐灿、护士熊兴。我们从隔离墙下钻到811工作室所在的小区。这时小区管理已经开始松动,居民们都这样钻来钻去的。

张曦唱得依然很棒。后来才知道,她从小就是文艺部部长,还参加过医院和外面的唱歌比赛。而我是听样板戏长大的,录歌则是第一次,毕竟和卡拉OK不一样,K歌只需要跟着字幕唱就行了;而录歌关键要和准伴奏。熬夜抽了太多烟,嗓子也干哑。站在话筒前,还是有点紧张。试唱第一遍,老虎就发现我节奏有问题,录了两遍也过了,反正心意尽到了。

张曦和作者在811音乐工作室录音。 薄高鹏摄
 
我们的本行是拍照片的,既然歌录了,不配些画面,似乎对不起职业。这样寻找素材花了我两三天时间。这里要特别感谢湘雅二院和我们团队的战友,当然还有后方吴砚华主任率领的剪辑团队,他们为了完成一个心愿,都是熬夜干的。
 
今天下午,湘雅二院撤离了,李舸主席和我们团队5个人都来送行,真舍不得他们走。这个团队,甚至不能仅仅用好来形容。出发前,他们130人齐声高呼:“谢谢武汉!”“谢谢志愿者!”“谢谢厨师!”“谢谢司机!”还有:“谢谢摄影师!”
 
公寓楼上的居民打出“致敬湘雅”的条幅,队员们的回应我觉得是当天最暖心的:“天要下雨啦,快去收衣服!”

 居民打出“致敬湘雅”的条幅

我们想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把这个小片子作为送行礼物。在这场战“疫”中,冲在最前面的是医务工作者和媒体记者,这个片子是送给他们的,也是送给我们的。

被湘雅二院救治痊愈出院的祝先生来到驻地,为天使送行

结语引用原唱后面网友的跟帖吧:时常觉得人生其实没那么有趣,偶尔也会质疑活着的意义,所有来自于书上和别人口中的意义都不曾说服过我。突然觉得,大概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平平凡凡地用余生去找到那些美好。

刘宇专题 
刘宇:每一张照片都是时间的化石
保存日子的最好方法是把日子拍成照片

刘宇:新华社摄影记者的器材流水账


本号获许可转自微信公号刘宇别有所图

略有删节,图片除标注外均为刘宇 摄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武汉疫区实录

贺建:大年初一,我拍了两百多张实景照片

李晓平:一个武汉人的隔离日记

王家平:我家这个“逆行者”,原来是个“骗子”

除夕夜,军队和地方医疗队驰援武汉
李良汉:走出火神山,回家之路近在咫尺

李良汉:生死火神山,

我是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

向品国:武汉围城中的医院亲历记

姚天臣:一个退休老者的围城记事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小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续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三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四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五记

郭爱平:94岁妈妈写下武汉围城记录

一个武汉老人的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邵学新:在瘟疫肆虐的日子里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灾难中没有岁月静好,

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新生命的降临,是上天赐予的最好希望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